Logo
女频 男频 成为作者 作者福利 APP下载

第四十二章 分析局势

  • 作者:狂风徐徐
  • 发布时间:2023-06-27 08:00
  • 字数:2021
  • +书架

短暂的沉默后,一个年岁略大的少年郎咳嗽了两声,“其他府州不清楚,但在绍兴府内,唯独三江所的卫所兵最强,这几年击倭颇有战功。”

项钫介绍道:“这位是余姚谢家西房的谢五郎谢凡,与陶七郎是表兄弟。”

“不错,我也已经查过了,的确如此。”黄旭向谢凡点点头,“东南沿海卫所大都糜烂不堪,但三江所不同,这些人一方面参与海贸,另一方面就是做海盗,甚至是倭寇,靠的就是手上刀吃饭的,战力不可与其他卫所兵相较。”

陶绍补充道:“现在想想,三江所官军的战功,只怕是障眼法。”

“或许吧。”黄旭顿了顿,扬声道:“但至少他们与倭寇是有联络的。”

“所以,一旦走漏了风声,这一支官兵说不得就要逃亡海上,化身倭寇了,这些人战力不凡,持刀拿枪,又常年在绍兴府,熟悉地理……更有甚者,在逃亡之前很可能会攻破山阴会稽,大掠全城。”

“现在三江所那个千户已经得了消息,正在忐忑不安的时候,任何可能刺激他的举措,都有可能引发难以预料的后果。”

“我知晓众位都思念家人,恨不得插翼回家相聚,但为安全所虑,还请暂时忍受一二。”

黄旭立即启用这座岛屿,一方面是早有准备,另一方面也是刻意为之,这些少年郎都没成年,放在陆地上,说不定就有哪个脑袋不清的要跑……毕竟离家其实并不算远啊,甚至这里面还有个慈溪王家子弟,就住在赵家的隔壁。

现在放在岛屿上,船只又有护卫看守,想跑都没办法跑,难道还能游到陆地上?

这座岛屿距离陆地……船只都要划上一个多个时辰呢。

“黄大哥这是说甚么话。”谢凡朗声道:“我等不幸,先遭倭寇,后逢无耻,若非黄大哥援手,此刻只怕已经尸沉江底,”

陶绍也很肯定的说:“此时归家,福祸难料,留在岛上,乃是万无一失之策。”

说到这儿,陶绍起身长长作揖,“先得日声兄救命之恩,再得庇护之恩,此生难报万一。”

其余的三十个少年郎齐齐起身作揖行礼。

黄旭起身回了一礼,笑着说:“且坐吧,还有事情与众位商议,毕竟岛上虽食宿无忧,但毕竟无趣的很。”

“日声兄此言差矣。”谢凡忍不住笑着说:“其实我等自小进学,每日四书五经,早起苦读,夜间添灯,更是无趣。”

“谢五郎说得不错。”一个年纪稍微有点小的少年嘿嘿笑道:“此生至今,还没有这等能肆意的时候呢!”

“你个没心没肺的倒是开心!”陶绍笑骂了句,向黄旭解释道:“他是鄞县屠家的九郎屠丰锴,其祖父竹墟公乃嘉靖二年进士,如今任川湖总督,屠家管束颇严,九郎倒是有些乐不思蜀。”

川湖总督,差不多已经是明朝此时封疆大吏的顶峰了,黄旭想了想问道:“敢问祖父名讳?”

屠丰锴正色道:“家祖讳大山。”

屠大山啊,黄旭战术后仰,他记得这个名字,后来出任过应天巡抚,而且还被授予提督军务,但被倭寇打的有点惨,最后被削职为民……嘉靖二年进士,徐阶的同年啊。

这个人派不上用场啊,等自己稍微有点势力了,屠大山估摸也走到仕途尽头了。

不过,通过这个名字,黄旭觉得自己可能忽略了这些少年郎的含金量,这些人背后的关系网可能涉及到东南沿海的每一个角落,影响力……在事情揭穿之后,对自己的影响力可能超乎自己的想象。

顿了顿,黄旭笑着说:“诸位大都自小进学,还有如陶七郎这样的才子,日后或多有身登皇榜之日,稍后整理一份书单,我会派人去买来,其余的书桌、笔墨纸砚自不待言。”

这句话说完,很让黄旭意外,众人都有些沉默,视线集中在了陶绍的身上。

“日声兄。”陶绍起身行礼,“深受大恩,无以为报,我等不能归乡,得日声兄庇护,但不愿坐等……只是不知可有些许效力之处?”

黄旭沉默了会儿,先挥手让陶绍坐下,“三十一人,今日无长辈在侧,可一叙今生志向。”

“你们都自小进学,攻读经史,或许是自己想读书,但我想更多是长辈的声声嘱托与严加管束,你们也十多岁了,难道此生无志吗?”

“黄大哥说的是啊!”最先开口的是一直笑嘻嘻的屠丰锴,这个看起来有些痞气的家伙说:“自小父亲母亲就管束,敢不好好读书就是一顿手板,但我倒是对出海很有兴趣,可惜到现在连大海都没见到呢!”

项钫斜了一眼过去,当日要游历钱清江一直往出海口的方向,就是屠丰锴怂恿的,不过这厮还真像陶绍说的那样有些没心没肺。

半个月前众人被安置在这儿后,黄旭特地叮嘱过,让陶绍、项钫盯着一些,就怕有人不知死活的跑掉……结果倒不是没有,那个慈溪第一家的王家子弟就是一个,但偏偏没有屠丰锴。

但所有人中,除了慈溪王家子弟外,屠丰锴是距离家最近的,沿着慈溪江往东就是鄞县了。

“大海之广阔远迈草原。”黄旭点头道:“郑和虽为太监,但七度下海,三宝太监之名必留名青史,为后人敬仰。”

让黄旭意外的是,在座的众人都没有对这句话表达出什么异议,也没有对郑和有什么鄙夷的神色。

其实这是黄旭不了解三宝太监在东南的地位……从某种角度来说,郑和是大明海贸的创立者,正是因为其七下西洋时候,大量的士卒带着丝绸、茶叶、瓷器出发, 带回来红木、香料,赚的钵满盆盈的,后继者才前仆后继。

所以,虽然二十多年是明朝太监乱政的一个高峰,正德皇帝弄出了个立皇帝刘瑾,但东南士林对三宝太监郑和还是持赞赏态度的……不仅仅只有屁股决定立场,利益也能。

扫码下载APP

第一卷

  • 绿
  • A
  • A
  • A
  • A
  • A
  • A
下载APP